孩子4点半放学 你6点下班,90分钟“时间差”咋解决
[发布时间:2017-9-26 11:38:10] [来源:大河网] [责编:hyw06] [作者:刘慧丽马俊峰]
近日,《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发布,意见提倡学校弹性离校、建立健全课后服务目前,郑州有学校试水课后服务,放学后组织学生进行体育训练,获得家长认可。

  河南商报首席记者訾利利

  记者刘慧丽马俊峰

  学校下午4点半放学,而家长下班基本到下午6点左右,这一个半小时,你家孩子在哪过?孩子放学早、家长下班晚的“时间差”难题,曾难倒了不少家长。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倡学校弹性离校、健全课后服务,提供丰富多样的课后服务。

  【现象】

  孩子放学早、家长下班晚

  不少家长遇“时间差”难题

   在郑州市,目前多数小学执行的是这样的时间表:下午2点30分上课,4点10分放学,也有部分学校在每年的5月1日至10月1日期间会相应推迟半个小时上课和放学。对于上班的家长来说,准时接送孩子是个难题,就算家里有老人接送孩子,也可能会因为下午上课时间短,而让老人十分辛苦。无奈之下,不少家长选择了午托班来解决难题,接送孩子、辅导作业。

  河南商报记者调查得知,有些午托班只查看应聘者身份证,并报出毕业院校即可。一两个老师就要接送一二十个孩子,更何况课后的作业辅导,午托班的老师水平参差不齐,对孩子的辅导起到的效果不好估量。

  河南商报考学君曾多次呼吁,建议政府借鉴广州、北京等地政策,给放学后的孩子一个安全可靠的安置之所。

  在郑州,目前孩子放学后安置问题,绝大多数还是由家长自行解决。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意见》,对于关系到不少家长自身利益的这件事,提供了指导意见。

   【措施】

  《意见》出台

  这个难题有望解决

   《意见》中提到,要建立健全课后服务制度,鼓励各地各校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家长需求,探索实行弹性离校时间,提供丰富多样的课后服务。在学前教育方面,要创新学前教育普惠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强调要鼓励多种形式办园,有效推进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以县域为单位制定幼儿园总体布局规划,新建、改扩建一批普惠性幼儿园。

  除了要求各地各校建立健全课后服务制度,《意见》要求改善家庭教育,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合理安排孩子的学习、锻炼和休息时间。

  在教师问题上,《意见》同时要求,要切实提高教师待遇。完善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改进绩效考核办法,使绩效工资充分体现教师的工作量和实际业绩,确保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

  《意见》出台,可以说给各地、各校合理安排学生的课后服务提供了政策依据。

   【调查】

  课后服务项目

  在郑州也不算新鲜事

   河南商报考学君发现,在郑州市实验小学,除了上午第一节上课时间比别的小学要推迟半个小时,在下午的放学时间方面,也要推迟一节课的时间。“下午就两节课,上课时间较短,家长接孩子时间上也很受干扰。”郑州市实验小学校长于乐说。

  综合考虑后,郑州市实验小学对作息时间做出了调整,上午8点30分上第一节课,每天下午两节课后不放学,将学生分组,各组由专任教师负责带着进行时长达40分钟的各项体育训练。“我们执行前征得了全部家长的同意,实行后也得到了家长们的高度认可。”于乐说。

  郑州市金水区一小学校长说,早在1993年前后,郑州市执行过一个政策:在下午放学后,为学生提供课后服务。“当时,小学的放学时间与现在差不多,一个学生一个月交5元钱,放学之后老师帮助看着孩子,帮助完成作业,全凭家长自愿。”

  他说,家长在机关单位上班,下班时间固定,没有人来接送,教育部门推出了这个政策,大约一节课左右的时间,家长反响还挺好的。“当时好几个区都有这个政策,交的钱好像根据各自实际情况,都用来给老师提供补助了。”

  【探讨】

  想彻底解决问题

  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郑州市金水区文化路二小校长金辉说,在孩子和家长完全自愿的情况下,由政府出面购买服务,为家长和学生提供服务,这种行为从理论上是可行的,而外地已经有了经验。“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不能让学校把课后服务时间变成课堂的延伸。”

  在他看来,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一是政策问题,小学生的在校时间是有规定的,这一点需要给学校一个许可;二是费用上,由政府购买服务,或由家长出资、政府补贴一部分,给服务人员补贴,在坚持自愿的原则上,是可行的。

  “课后服务的时间孩子们想读书也行、写作业也行,不会的地方,老师可以适当指导,也可以作为社团活动的时间,形式很多,根据学校情况决定即可。”

  于乐说,她也看到了这个《意见》,对于课后服务,她认为仅仅依托校内的老师,力量是很有限的,这需要学校、政府、社会、社区的支持与关注。

Copyright ©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华豫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4022650号 郑公备:4101030200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