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影市遭遇挫折 2017中国电影将继续冷静
[发布时间:2016-12-30 11:20:27] [来源:光明网] [责编:huayuwang] [作者:罗媛媛]

       2016年,中国的电影市场票房持续下滑,本指望在最后两个月靠冯小刚、李安、张艺谋的大片力挽狂澜,让全年的票房成绩有一个漂亮的逆袭,但没想到大导演也不灵了,反而在年末引发了一场对于影评的讨伐。2016年电影圈的风吹草动,都将或大或小地影响着2017年的中国电影。

  2016 ,焦虑的电影圈

  中国内地电影市场自2010年开始,一直保持了令人惊叹的增长速度,连续5年电影票房的年增速都保持在40%左右,票房破亿仿佛就是瞬间的事情。之前票房保证的“亿元导演俱乐部”,门槛也迅速抬高为10亿元。

  于是各种热钱涌入电影市场,就连综艺节目都可以改个面孔变身“大电影”来电影院圈钱。然而神话终止在2016年。据华商报记者了解,12月21日,2016年的票房才刚刚达到去年的440亿元,注定今年总票房无缘500亿,增长不足5%。而除了春节档喜剧片《美人鱼》近34亿的票房以及暑期档《捉妖记》的24亿打造了爆款神话之外,全年电影票房成绩增长缓慢,爆款缺乏。而全年七个月出现票房负增长,更让整个电影圈都非常焦虑和担忧。最后两个月,虽然有冯小刚的《我不是潘金莲》、李安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张艺谋的《长城》等大片上映,但依然没能拯救票房的下滑,也并未如预期成为爆款,反而在年末,引发了一场对于影评的讨伐。12月28日,一篇批豆瓣、猫眼恶评伤害电影产业的文章引发轩然大波。

  2017,面对真实心存敬畏

  票房成绩不理想的阴影背后,则是整顿票房造假、规范电商票补、观众回归理性等一系列因素。

  2016年1月中旬,电影局宣布开展百日专项治理活动,重拳出击影院“偷漏瞒报”等市场乱象。3月份的《叶问3》虚假票房事件,让证监会、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相继出手整治行业乱象,从客观上让“票补”、金融与电影联动运作等不规范手段逐渐退出了电影市场。11月7日,《电影产业促进法》出台,明令禁止电影发行企业、电影院通过制造虚假交易、虚报销售收入等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观众。2015年电商为了争夺用户疯狂推出8.8元、9.9元的补贴电影票,观众几乎什么电影都去捧场,造就了40%的超高年增长率。今年电商补贴退潮,电影票价回归到40元左右的区间,观众的消费变得更理性了。

  整顿票房造假,规范电商票补,本质就是挤掉中国电影市场的“泡沫”。中国电影的真实状况就显现出来了。面对2016年中国电影市场的拐点现象,博纳影业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于冬说:“这个‘中场休息’我觉得给所有的金融资本、投资家,还有玩票的玩家一个很好的提醒,就是对待电影是要充满敬畏的,拍电影更是需要匠心的,不是说随便一个IP,几个人攒一个局就可以骗钱来的,观众不买票,这就是最大的不认可!电影市场其实没有什么虚假可言,最大的真实来自于我们的观众,他们的电影票就是一张张选票。所以当大家出现担忧的时候,其实更提醒了我们所有的人,做电影要存敬畏之心、要尊重观众、要认真再认真!”

  市场放开,

  华语片票房依然冷静调整

  尽管很多电影产业从业者都认识到了中国电影存在的问题,但从意识到行动再到影响整个行业,并非短时间可以完成的,华商报记者在预测2017年片单推荐时,发现2017年中国电影依然面临重大考验,一方面是电影市场更加对外开放,更多好莱坞大片将涌入分一杯羹,按照目前的上映计划,几乎每个月都有一部备受期待的好莱坞大片亮相,将有益于整体票房的成绩。但另一方面国产电影的质量依然堪忧。

  专业电影微博号“电影票房”认为2017年的电影市场不容乐观:“我比较好奇明年的电影市场。今年虽然不给力,但好歹有第一季度的增长撑着,还缔造了一个史上最强春节档与史上最强单月。明年要是继续一堆烂片当道,出现全年负增长的可能也不是没有。”

  爱奇艺影业营销总经理刘菲在接受华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明年的电影市场应该还是一个冷静期,“电影票房会上升,毕竟有很多大片会拉动大盘。但整体应该还是会和今年一样保持冷静,长远而言这是好事。因为品质不好的商业片当道严重影响了观众对于电影市场的信心,今年就是一个大爆发。观众对于中国电影的信任不会在短期内逆转”。而今年电影票房的遇冷对于资本的进入也会有一个冷处理,“今年很多大导演作品的票房和口碑都遭遇了挫折,没能达到预期,明年进入到这个行业的资本会减少,这会让创作者回到正轨,更多地关注作品品质。虽然刹车不会那么快,但会慢慢回归理性。” 本版稿件由华商报记者 罗媛媛 采写


Copyright ©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华豫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4022650号 郑公备:4101030200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