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改善这一年(故事2016)
[发布时间:2016-12-14 9:41:40] [来源:人民网] [责编:huayuwang] [作者:]

袁胜涛在为顾客做麻辣烫。
  王一风摄

李凤玉(右二)在马铃薯收获现场。
  资料图片

万功堂正在给猕猴桃剪枝。
  姚 磊摄

看更多内容
  扫描二维码

2016年,“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

新年伊始,习近平总书记在贺词中指出,群众的生活中还有一些困难和烦恼。党和政府一定会继续努力,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人民生活改善、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一系列政策与措施实施。一年来,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近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要求继续做好各项民生工作,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人是社会和经济活动的主体。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社会政策的落脚点是人的笑脸。一年了,农民的收入增加了没有,转岗职工再就业的情况如何,贫困户的生活改善了吗?

让我们走近3位普通人,听听民生持续改善的足音。

——编 者 

【就业】

河南鹤煤:转岗分流精准帮扶

职工去创业 企业送社保

朱佩娴 温留正

晌午时分,河南省鹤壁市山城区金博大商场新开的“袁记小吃”店又开始了一天中最忙碌的时刻。

“老板,两份麻辣烫,一份多点辣。”

“好哩,稍等,马上就好……”小吃店老板袁胜涛立马招呼着忙碌起来。

就在5个月前,袁胜涛还是河南能源化工集团鹤煤十矿102队的团支部书记。他自主创业开小吃店,从“书记”到“老板”的身份转换,源于鹤煤公司出台了自主创业管理办法。

鹤煤公司成立于1957年,是一个老牌煤炭企业。根据国家去产能政策,该公司3年内拟关闭矿井26对,涉及分流安置职工11956人。

鹤煤树立“转岗不下岗,转业不失业”的理念,开辟新渠道使富余人员走上新的工作岗位。对于有创业能力和个人自愿创业的职工,由个人提出书面申请,签订为期4年的自主创业协议书,《协议》规定前两年各类保险由企业负责交纳,后两年个人部分个人交纳、企业部分由企业交纳,最大限度地维护职工利益。截至11月底,鹤煤公司已经有993名职工选择了自主创业。在自主创业群体中,很多职工通过开设连锁洗衣店、开办花卉基地、自营特色小吃、创办网络电商、婚庆公司等,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自主创业解决了青年职工的转岗分流问题,对于一些没有创业意愿,缺少创业资源的职工来讲,鹤煤公司通过精准培训帮职工实现转岗就业。

考虑到煤矿女工收入偏低的问题,该公司寻求鹤壁市总工会、妇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帮助,先后合作开展了月嫂和家政服务、电工、美容美发、“互联网+”等培训,让职工掌握一技之长。

这不,曾经在鹤煤六矿清水泵房上班的徐爱香报名参加了公司组织的月嫂培训班。现在一个月拿4000元的“高薪”,比在企业挣得多。谈到新工作时,徐爱香说,“只要肯放得下面子,自立自强,靠自己的双手到哪儿都能找到新饭碗。”

【收入】

黑龙江克山:规模经营农民增收

土地有分红 务工有收入

本报记者 柯仲甲

“加入合作社,收入明显增加了!你瞧,这车就是刚买的。”看着自己那辆崭新的白色小轿车,仁发合作社的片区种植负责人刘双义乐开了花。

2009年,齐齐哈尔市克山县仁发村党支部书记李凤玉组建了克山县仁发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这几年,入社农民年纯收入比非入社农民高30%左右。”李凤玉告诉记者,仁发合作社采用农民带地入社参与分红的方式,将土地、资金等资源整合起来,现已有5.6万亩土地、入社农民达1014户。

入社农民收入为何增长更快?这首先得益于“三增一减”——实现规模化经营后,高产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亩产就增加了不少;合作社瞄准市场需求,在社员民主表决的前提下统一决定种植计划,这一来,增加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合作社优化种植结构,向绿色、有机、高效作物要效益,又增加了农产品的销售价格;而规模化经营则使农机、化肥等成本大幅减小。

2015年,入社农户亩均收益比普通农户高出了整整400元。仁发合作社的年盈余也由2763万元增加到现在的4196万元。“合作社把每年总盈余的78%按农民入社的土地面积进行分红,剩余22%按现金入社、国投资金等进行分红。”李凤玉说。

入社农民增收的第二招是“先让农民下岗、再让农民上岗”——因为实现了土地规模化经营,大型农机有了用武之地。合作社把土地划分为21个责任区,5.6万亩土地,只要21个责任人就能搞定。对剩余劳动力,“合作社成立了劳转办,让那些离开土地的农民去大城市务工。他们既能拿到土地分红,又有务工收入,人均劳务收入达2万元以上。”李凤玉说。

“合作社加速推进种养加销一体化的发展之路。有了新机制、新办法,乡亲们的收入也能有保障!”李凤玉说。

【扶贫】

贵州玉屏:产业扶贫老乡脱贫

种上猕猴桃 一笔赚两万

本报记者 郝迎灿

接近年末,两碗苞谷酒难抵寒凉,本是村里人家烧一盆炭火窝冬的时节,贵州省玉屏县朱家场镇兴隆村的万功堂一家却难享悠闲,地里50亩猕猴桃正待剪枝拔草。

万功堂所在的兴隆村是省级二类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去年底刚刚超过4000元。

万功堂家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2008年在家终日操持的妻子突患脑膜炎去世,不仅花光了十几年攒下的积蓄,还欠下两万多元的债务。

2014年初,县发改局联系帮扶兴隆村,驻村干部张万顺听说老万家的情况后,专门从省城贵阳请来农业专家为万功堂谋划思路,“兴隆海拔在500米以上,土壤偏酸性,正适合猕猴桃生长。”缺乏资金,县发改局又联系农信社送来5万元“特惠贷”。“不要担保,政府贴息,这一下子解了燃眉之急。”万功堂说。

县发改局的帮扶,不只是针对万功堂一家。“近3年时间协调投入资金近200万元,给村里硬化产业路、通组路18.6公里,整治土地300多亩。”村主任杨永说。

今年9月,万功堂栽下的第一批猕猴桃陆续成熟,张万顺又找到县电视台给他打了回免费广告,5000多斤红心、黄心猕猴桃在短短一个月内就被抢购一空。除去人工、苗木、肥料等成本,老万净赚两万多元,自然也先一步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脱贫了不知道还能不能接着享受这么好的帮扶政策?”村干部来摸底调查时万功堂一脸不情愿。张万顺笑着拍拍他的肩膀,“你放心,作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你家是摘帽不摘政策,以后的扶持说不定更多呢。”

专家说

中国就业表现十分抢眼

前11月城镇新增就业1249万人

本报记者 白天亮

尽管经济增速放缓,就业依旧保持了总体稳定的态势,成为经济运行的一大亮点。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11月,我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到1249万人,提前完成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的目标任务。11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和大城市调查失业率与10月份相比均有所回落,特别是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连续3个月保持在5%以下的较低水平。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际劳动保障研究所所长莫荣认为,就业稳定主要是四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就业工作,把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任务,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其二,我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体系有效发挥作用。譬如其中的“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政策、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政策和社会保险补贴政策等。其三,虽然我国经济增速较前些年有所放缓,但仍处于中高速增长的状态,经济规模持续扩大,这为就业稳定提供了支撑。其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改革红利持续释放。我们国家产业结构正在由工业主导型向服务业主导型转变,带来了就业新的发展机遇。根据经验数据,三产对就业的带动大大高于二产。近两年,党中央、国务院持续开展简政放权,鼓励创业,今年1—9月,每天新登记产生企业1.46万户,到9月份累计增加了400万户企业,这些新增加的企业多数是从事新经济的中小微企业,创业带动就业的效果显著。

“今年以来欧元区的失业率超过10%,全球总体失业率呈小幅上升态势,约为5.8%。放在全球背景下,中国就业表现的确十分抢眼。”莫荣说。他认为,对于今后一段时期的就业,既要充分重视,又要保持信心。随着结构调整和去产能的深入开展,就业压力不小。同时,我国经济潜力足、韧性强、回旋余地大,有望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这将为就业总体稳定提供坚实基础。

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

农村转移支付和社保建设力度加大

商 旸 毛银秀

今年,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但前三季度居民收入实现稳定增长,城乡差距继续缩小。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表示,从前三季度的数据来看,居民收入增速仍旧呈现出趋稳态势。

刘元春说,目前看居民收入的实际增长速度要低于GDP的增长速度。在前三季度中,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名义增长8.7%,扣除价格因素是6.3%,而经济增长速度是6.7%,因此,不同于往年“跑赢”GDP的情况,但从全世界范围看,其呈现的态势还是不错的。

关于居民收入增速放缓的原因,刘元春表示,GDP增速的持续回落导致了企业绩效下滑,进而影响了员工工资的水平。

那么,在宏观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如何促进增收呢?

刘元春表示,首先,政府在收入分配上要有所发力,特别是在社会保障体系、转移支付等方面要有所作为。在经济周期下行阶段,政府的再分配作用须有所反映,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来增加居民保障性收入,如对贫困户、下岗职工就业等方面给予帮助。同时,还需要通过适度地拉动消费来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性收入。其次,政府可以通过减税这样的措施,特别是个人所得税的改革来减轻居民税收负担。最后,由于农民工外出务工工资下降比较快,受经济下行的冲击比较大,相关部门需要在劳动保护方面有一些实质性的举措。

近一年来,在政府一系列的政策之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明显缩小。刘元春说,前三季度,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倍数是2.82,比2015年同期缩小了0.01倍,延续了这些年的趋势。

刘元春认为:一是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居民收入的扶持,特别是农业经营性收入的提升,如对农产品收购的持续扶持;二是对农村转移支付力度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加大,以及扶贫攻坚等都使农村居民转移性支付得以实现。

精准脱贫方略落地生根

从政策到行动力度空前

本报记者 顾仲阳

今年是脱贫攻坚战首战之年。“从政策到行动,力度空前,手段超常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在贫困山乡逐步落地生根。”华中师范大学减贫与发展研究院院长陆汉文说。

脱贫攻坚战略政策体系日趋完善。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迅速在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各级得到细化和展开。交通扶贫等行业扶贫措施密集发布,地方各级政府“1+N”系列文件相继出台。《“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日前印发,脱贫攻坚工作怎么干有了明确的行动纲领。

“扶贫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在关键环节取得重大突破。”陆汉文说,今年国家启动贫困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20余项财政资金纳入整合范围,解决了过去“打酱油的钱不能买醋”的问题。贫困退出机制出炉,通过建立严格的标准和程序,防治“脱贫急躁症”。

“扶贫责任体系不断健全。”陆汉文说,中央加强考核问责,发挥战略运筹作用;各省加强协调,发挥战区指挥作用;县级党委政府具体指挥脱贫攻坚,脱贫攻坚主体责任得到落实。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全面实施,脱贫攻坚工作机制逐步成型。陆汉文说,扶贫“大数据”初步建成,扶持对象更加精准。放管结合,对症施策,项目、资金安排更加精准。建立召回制度,强化激励,因村派人更加精准。产业扶贫等措施组合运用,措施到户更加精准。贫困退出机制建立,脱贫成效更加精准。

“五个一批”工程全面推进。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发挥骨干作用。劳务输出脱贫迈上新台阶。易地搬迁脱贫实现数十万贫困人口“挪穷窝”。“教育脱贫也取得进展,贫困家庭子女免费接受职业教育、高中教育基本落实。”陆汉文说,社会保障兜底更加牢靠,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两项制度积极衔接,健康扶贫工程全面启动。生态保护脱贫和资产收益脱贫等新途径进一步拓展。

版式设计:李姿阅

《 人民日报 》( 2016年12月14日 10 版)

 


 


 


 


Copyright ©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华豫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4022650号 郑公备:4101030200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