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探索分级诊疗新模式 “强社区”守护居民健康
[发布时间:2016-8-31 17:48:00] [来源:人民网] [责编:huayuwang] [作者:]

郑州绿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与三甲医院远程会诊

人民网郑州8月31日电 (戚艺芳)去大医院“排队几小时,看病几分钟”,这样的经历或许很多人都有。相比大医院的“门庭若市”,在郑州很多社区医疗机构看病却“不堵心”。82岁的王明新老人深有体会:“在这看病不跑路、不折腾,花钱少、还服务好。”

几天前,王明新推着老伴儿来到郑州绿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一会,他的老伴儿就看上了病,社区医师还联系到郑州市中心医院的专家进行远程会诊,让患者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了专家诊疗。

如何让病人向基层下沉,实现不同级别医院有效分工,建立分级诊疗、急慢分治的就医新秩序,成为了河南新一轮医改的重点。近年来,河南在医改中探索加强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助力实现“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基层”的良好就医格局。

探索

郑州“片医”模式 打造“15分钟医疗圈”

打开“郑州片医网”,“片医地图”覆盖了全市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中心。居民通过地图,就能查询到自己住所附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名称、地址、电话。从任何一个小区出发,抵达最近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超过15分钟。

采访当天,社区医师王军喜正上早班,一位病人打来电话,预约下午到家里换尿管。“片医负责制”实行以来,通过与居民签约,实现了“一对一”提供健康服务。“刚开始居民不认可,根本不让片医进门,现在很多病人对片医像家人一样信任。” 王军喜说。

自2008年起,郑州市借鉴我国“片警”的理念,率先推出“片医负责制”这一全新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蓝服装、绿诊箱、电动车、笔记本……“片医”开始忙碌在各个社区、居民楼里,为千家万户的健康保驾护航。

按照分片包干、主动服务的原则,郑州把每个社区按1000~1500户居民划分成若干服务区,每个服务区配备1名社区医生和1名社区护士组成一个片医小组,每3000~4500户居民配备1名防保人员参与片医小组的工作。

上门服务、走街串巷、上门义诊、送医送药、免费讲座, “片医”让社区居民真正得到了实惠。“片医”服务的内容包括了健康档案、妇女儿童保健、老年人保健、慢病管理、基础医疗等等,近年来社区还逐渐与大医院建立了“双向转诊机制”。

大桥医院是郑州社区卫生服务建设的一个缩影。在郑州医疗机构中率先承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然而当好居民健康的“守门员”并不易。副院长张纹萍介绍,前几年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都不愿进社区,做社区服务大多是刚进院的年轻人,效果很不理想。最后医院“下决心”与社区实行一体化管理,采取人才统一流动,让专家坐诊或指导临床业务,最终赢得了居民认可。

近年来,大桥医院陆续承办和托管了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其中两家被评为全国示范点,服务辖区居民40多万人。如今,每家社区中心还建立了转诊机制,病人就医过程中需要转诊时,“片医”会帮助预约专家、联系检查、住院等事宜,方便居民就医。

八年探索,郑州已基本形成多区域、深层次、广覆盖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中心城区建立91个中心、167个服务站,组建1025个片医小组,服务人口达到450余万人。服务内容涉及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等多个方面。

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郑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人次122.2万人次,到2015年达到524.4万人次。郑州市卫计委医改办主任杨建华说:“现在越来越多的居民愿意选择社区服务站机构就诊。片医逐渐走进百姓家,成为居民信赖的‘家里人’。”

郑州林山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评为全国示范点

瓶颈

家庭医生“底气”不足 解决人才是关键 #p#分页标题#e#

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当前解决群众“看病难”的一个突破口,越来越多的基层医生走进百姓家中,提供家庭式诊疗服务。王军喜在社区工作快十年,从“片医”变成了“家庭医生”,他说:“称呼变了,责任没变,为居民当好健康的守护者,要求更高了。”

根据规划,今后五年内河南城乡每个家庭将拥有自己的签约医生团队,到2020年实现城乡健康签约服务全覆盖。“签约服务不仅方便了居民,更重要的是让居民的求医需求合理分流,将疾病防控的关口前移。”河南省卫计委基层卫生处处长王耀平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家庭医生来自全科医生,目前我国的培养和使用尚处在起步阶段,基本上以转岗医生为主,数量少,难以匹配居民的需求。一位全科医生透露:“多年来基层全科医生资源一直不足,目前的工作量都是‘超负荷’。”

工作强度大、工资待遇不高、职称评定难、发展空间小,让家庭医生们缺少“底气”。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省基本公共卫生专家组组长崔留欣认为,解决好人才队伍建设是关键。

目前,基层医务工作者对自己未来的工作前景信心不足,与基层医师岗位的吸引力不强密切相关。高学历、高职称、大专家目前在基层少之又少,正因为高层次技术人员的匮乏,降低了百姓对基层就医的信任度。如此恶性循环,加剧了小医院“门可罗雀”的怪象,使基层的卫生医疗资源得不到到充分合理利用。

崔留欣说:“在医改的过程中,政府也发现了基层人才匮乏的问题,并引起了重视。并在不断探索新的方法,比如说医生多点执业、大医院专家支持基层社区等等,来扭转这种局面。”目前,河南省在推进基层医疗机构全科医生的激励机制建设方面,也有积极探索。

目前,河南已全面启动“369人才工程”,以此为抓手加强基层卫生人才建设。未来六年时间内,将通过医学院校毕业生特招、基层骨干医师培训、城乡医院对口志愿帮扶等9大项人才培养计划,培养一批下得去、用得好、留得住的基层优秀医疗卫生人才。

河南全科医生的待遇方面也有所提高。今后除了院校阶段享受的“两免一补”政策外,在三年规培期间还将享有中央和地方财政提供的每人4.2万元的专项补助经费。同时,政府对从事全科医生岗位的人员还特设了岗位津贴计划。

今年上半年,河南省卫生计生委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科医生相关工作的通知》,提出加快全科医生培养,加快推进全科医生注册,建立健全全科医疗服务体系,推行全科医生团队签约服务模式等多项举措。

此前调查发现,河南2/3有资格注册全科专业的基层医生,因职称晋升、职业发展等原因,对注册为全科医生积极性不高。对此,《通知》提出鼓励符合条件的全科医生参加全科医学专业职称晋升考核,并逐步提升县、乡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学专业职称晋升比例。

河南省人民医院取消成人普通门诊输液,推行日间手术

破题

四城市试点分级诊疗 2020年河南全面实施

根据河南省的规划,到2017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65%。实现这一目标“大医院放得下、社区接得住、疾病治得好”,才能有更多的患者回流到基层诊疗。

头疼感冒、喉咙发炎也去大医院“扎堆”,这种就诊习惯不仅增加了患者负担,还造成大量的医疗资源浪费。今年6月1日起,河南省人民医院成为全省首个取消门诊输液的大型公立医院,除急诊和儿科外,取消了成人普通门诊输液。

遇到确实需要输液治疗的患者,接诊医师会为患者开具处方,并建议到基层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治疗。河南省卫生计生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在维护患者健康、优化医疗资源、推进分级诊疗、预防药品不良反应、避免滥用抗生素等方面都将产生积极影响。

今年,河南省出台《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在全省范围内推进实施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确定郑州、洛阳、焦作、濮阳在全市范围开展试点,并对试点城市各级医疗机构功能进行明确定位,其目的就是让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 #p#分页标题#e#

《意见》提出,河南省将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为重点,以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分级诊疗为突破口,完善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切实促进基本医疗服务公平可及,到2020年全省基本建立健全分级诊疗制度。

推进分级诊疗,濮阳市把城市社区服务作为深化医疗服务体系改革的突破口,力争2至3年内实现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工作。将形成服务网络健全、布局科学合理、设施设备齐全、服务环境舒适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为城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

实现首诊在基层,不仅要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还需要医保杠杆的引导。焦作市制定分级诊疗医保引导政策,逐步减少分级诊疗试点病种未按分级诊疗标准转诊的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同时拉开不同等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服务价格梯度,将有效引导患者基层就诊和优势资源下沉。

前不久,洛阳一位市民在晨练时晕倒,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初诊后,决定转诊到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目前,洛阳市不少二级以上医院开设了转诊绿色通道,在转诊过程中,患者可享受优先挂号、安排床位等服务。患者病情稳定后,还能通过转诊渠道回到基层医疗机构,节省治疗费用。

河南省卫生计生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简单的说,分级诊疗就是常见病、多发病等在基层医疗机构看,疑难重症在大医院看。”未来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最终实现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就医格局。 

Copyright ©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华豫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4022650号 郑公备:41010302000004